剧院动态 首页>剧院动态
2025北京文化论坛 | “传统戏剧的全球叙事与创新实践”文化沙龙在正乙祠戏楼举办
发布人:beikunmanage 发布日期:2025-09-24

1.jpg

在全球化的时代语境下,文化交流的纵深发展与多元互动,已成为人类文明互鉴的重要动力。作为跨越国界与时空的艺术形式,传统戏剧不仅是民族历史记忆与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,更以其独特的舞台美学和深厚的人文内涵,成为推动文明交流、促进文化共生的关键力量。

2025年9月22日,“传统戏剧的全球叙事与创新实践”文化沙龙在正乙祠戏楼举办。此次沙龙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,北方昆曲剧院执行。汇聚了来自中国、英国、俄罗斯、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的戏剧专家、院团管理者、评论家和文化产业从业者,在三百年历史的古戏楼中,共同探讨传统戏剧在新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创新发展。

2.jpg

第一轮深度对话环节

3.jpg

第二轮深度对话环节

4.jpg

沙龙主持人: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、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 季国平博士

作为“中国戏楼的活化石”,正乙祠戏楼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貌和深厚的文化积淀,为沙龙提供了独特的时空坐标。雕梁画栋之下,不仅沉淀着京剧、昆曲等传统戏剧的辉煌历史,更孕育着跨界对话与创新实践的新活力。 沙龙突破传统会场形式,以“对话+展演+互动”的沉浸式形式展开。嘉宾与观众在古戏楼中聆听前沿观点、观赏经典选段、参与思想交流,在厚重的历史氛围中体验戏剧艺术的鲜活魅力。通过跨界汇聚人文经济学、文旅融合、文化IP开发等多领域智慧,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圈层壁垒,探索“古艺”与“新声”的共生路径,推动传统艺术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创新表达与传播,实现了传统与现代、学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。

5.jpg

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北方昆曲剧院院长 杨凤一女士

在第一轮深度对话中,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、北方昆曲剧院院长杨凤一提出:全球叙事,不只是“走出去”,更要“走进去”。她强调,昆曲作为世界非遗,全球传播不仅是文化展示,更是价值的传递,要通过舞台艺术的表达,建立起跨越文化藩篱的情感共鸣。

6.jpg

英国著名京剧演员 格伐先生

英国著名京剧演员格伐则指出:传统戏剧不是历史的复述,而是当下的回答。他强调融合的重要性,认为在坚守艺术特色的同时,吸纳国外经验,才能让传统焕发新的活力。

7.jpg

牛津大学博士、pyramedia集团创始人、首席执行官纳什瓦•鲁瓦伊尼女士

来自阿联酋的纳什瓦·鲁瓦伊尼博士结合阿布扎比的文化实践,提出要借鉴百老汇、伦敦西区的经验,推动北京形成戏剧“文化商圈”,让戏剧不仅是艺术现场,更是城市品牌。

8.jpg

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陈均先生

第二轮深度对话中,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陈均提出:文明的互鉴,往往始于艺术的共鸣。他认为全球化时代的戏剧交流应从单向“输出”转向双向“共创”。

9.jpg

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青年观众剧院董事 科乔拉什维利娜塔莉亚•格奥尔基耶夫娜女士

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青年观众剧院董事科乔拉什维利娜塔莉亚•格奥尔基耶夫娜分享了演出活动对周边经济的带动效应,指出“一场演出,不止点亮舞台,还能点亮一座城市的消费链条。”

10.jpg

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、教授  颜全毅先生

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颜全毅则从空灵、极简、诗性、高级的昆曲舞台美学出发,强调“空故纳万境”的中国美学精神,认为极简的舞台语言,依然能承载丰厚的叙事力量,并为当代舞台艺术提供启示。

11.jpg

昆曲《牡丹亭·游园》片段展示

12.jpg

文化沙龙现场

尤为引人注目的是,本次沙龙明确了中阿双方开展非遗推广合作的新计划。双方将在昆曲艺术等非遗艺术的交流与传播上携手,探索以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纽带的跨文化合作路径。这一成果不仅为中阿文明互动注入新活力,也为中国传统戏剧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现实范例。

13.jpg

文化沙龙现场

此次文化沙龙的举办,不仅为传统戏剧的传承创新开辟了新思路,更为北京在“文化+科技”“文化+旅游”“文化+国际传播”等领域的探索积蓄了新动能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,北京通过这样的小而精、深而活的文化活动,正在向世界递出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,也为中华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传播与互鉴开启了新的篇章。